三林赋能振兴路,福大青年探长汀|福州大学暑期"三下乡"活动纪实

作者: 时间:2025-08-11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水土保持根基稳,三林经济绘新篇”实践队近日赴龙岩市长汀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实践队成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实地探访长汀县从“火焰山”到“花果山”的生态蝶变,学习当地水土保持的系统治理模式与生态价值转化经验。

一、绿韵长汀,水土焕彩—水土治理的“生态密码”

“齐心改变'火焰山',奋斗迈向'金银山'。”实践队员首站走进长汀县河田镇水土流失治理科教馆,通过讲解员介绍了解长汀从“火焰山”到“花果山”的治理历程,系统学习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感受当地几十年多措并举、全民参与的奋斗历程。在科教馆现场教学中,队员们切实体会到生态修复的艰辛与成效,更加坚定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

二、客家珍馐,羽映红土—林禽河田鸡的“文化密码”

“三黄三黑稀世味,千年金鸡河田鸡。”实践队员走进长汀县河田镇“绿之梦”教育实践基地,在技术员引导下实地考察河田鸡生态养殖模式。通过现场观摩家庭农场散养区,队员们系统了解河田鸡“三黄三黑”的品种特征、林下生态放养技术,以及当地红壤土质对鸡肉质形成的特殊影响,深入探究特色养殖与水土保持协同发展的产业路径。

三、客邑佳果,绯映碧丘—林果杨梅的“致富密码”

“三洲镇水土治理后形成的酸性红壤环境,为东魁杨梅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实践队员走进三洲镇杨梅博物馆,通过文物展陈了解1993年长汀引种浙江东魁杨梅的历史。该品种经多年适应性培育,在当地形成规模化种植,带动全镇杨梅种植面积突破万亩,有效实现生态修复与助农增收的协同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四、客乡林旅,翠染碧滩—林游秘境的“振兴密码”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曾是水土流失重灾区,如今千亩荷塘在夏日绚烂绽放,成为长汀生态治理的典范。实践队员穿行于绿水青山间,实地感受生态修复成果,在向导带领下探寻水土保持的治理故事,深刻认识到湿地公园在水土流失修复中的关键作用,用生态画卷解码乡村振兴的绿色密钥。

五、水润青山,业兴长汀—领悟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长闽西红土地上的长汀,用三十年光阴书写了生态蝶变的传奇。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绝非单选题。当水土保持的“绿色长征”与乡村振兴的“金色梦想”相遇,荒山化作“聚宝盆”,“长汀经验”正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这个盛夏,三下乡队员穿行于绿水青山间,用脚步丈量生态奇迹,以青春践行责任担当。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他们探寻水土保持的治理密码,更深刻领悟到:生态文明建设没有终点站,只有代际传承的新起点,这场绿色长征永远在路上。


Copyright © 2010-2025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