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学科概况
2017年、2022年化学学科连续入选首批和第二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一流”建设的决策部署,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双一流”建设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建设水平,更好地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发挥引领作用,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目标
到2030年,力争将化学学科打造为世界一流学科,整体实力进入全球前30~40名,ESI学科进入全球前1~2‱,教育部新一轮学科评估进入A档。通过化学学科的带动,力争有1~2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1~2个学科全国评估排名进入前10%、1~2个学科全国评估排名进入前20%,新增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一)总体建设目标
以“催化化学、能源化学、工业化学、分析化学和药物化学”为特色学科方向,聚焦“光催化基础与应用”、“X-射线成像与技术”、“能源催化工程”、“有机硼化学”、“新型显示技术”等学科攻坚领域,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卡脖子”技术,开展大团队有组织科研,争取在原始创新、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显著提升高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教学和科研成果,支撑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国际上化学科学领域重要的创新高地和拔尖人才培养中心。
(二)学科方向建设目标
1、物理化学
进一步建设国家重点学科物理化学学科,依托核生化灾害防护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光催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分子工程+研究院,以光催化和热催化等为重点方向,力争在光催化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技术转化和工程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多个具有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标志性成果,在光催化科技前沿保持国际引领地位。
2、分析化学
依托食品安全与生物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生物分析化学与纳米生物技术为重点研究方向,围绕制约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与生物分析的关键检测与监测技术开展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推广与应用示范,促进分析化学学科发展再上新台阶。
3、医药化学交叉
依托生物药光动力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院士为学科带头人,联合福州大学医学院,推动“医药化学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结合化学与生物医药的跨学科研究,重点发展药物合成、药物分析、靶向药物设计等领域的创新研究。重点建设生物药光动力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方向。
4、有机化学
以有机合成化学为基础,以功能应用为导向,开发光-电-酶催化与流动化学的自动化合成新技术,助力有机硼、碳基材料、糖化学、多肽及药物分子的应用研究,提升学科研究在含氟含硼等功能分子的合成及应用等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争取将有机合成与功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升级为部级或国家级平台。
5、无机化学
发展团簇化学、晶态材料方向,重点研究氧合材料的精准构筑、高效合成策略和宏量制备方法,促进福州大学多酸合成化学的发展,建设先进无机氧合材料省级平台,凝聚一支以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主的结构合理、敢于创新的团队。
6、能源化学
围绕氢能与燃料电池、先进储能和动力电池、二氧化碳捕获和还原和能源AI,面向东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材料、石油化工、节能环保)的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热点,以高性能能源器件关键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逐步形成起一支“能源化学”学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