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科睿唯安2025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25)名单。该名单每年发布一次,入选的学者仅占全球研究人员的1%,表彰在各自研究领域产生重大且广泛影响的全球顶尖科研人员。我院有4位学者入选2025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入选学者分别是:唐点平教授、卢雪峰教授、汪思波教授入选化学领域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汤禹副教授入选跨学科领域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1300多家机构的6868名科学家(7131人次)入选2025年度名单,中国内地以1406入选人次位居全球第二,占总人次的20%。(数据来源:https://clarivate.com/highly-cited-researchers/)

唐点平教授 卢雪峰教授 汪思波教授 汤禹副教授
唐点平教授:
“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德国“洪堡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08年获西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资助,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底回国,被聘为福州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唐点平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纳米医药及纳米生物传感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肿瘤标志物检测、食品安全分析、环境监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已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CS Nano、Nano Letter、Nano Energ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nalytical Chemistry、Clinical Chemistry等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0多篇。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19-2024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1-2024年入选科睿唯安“化学学科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现为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副主编、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X共同主编、Frontiers in Chemistry综述编辑,以及Microchimica Acta等国际期刊编委。2010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1年获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13年获重庆市自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3年入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计划”,2014年入选“世界百名最具影响力分析科学家”荣誉称号。
卢雪峰教授:
长期从事电化学能源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电解水、燃料电池、锌空电池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迄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 Ad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5篇)、Adv. Mater. (5篇)、Energy Environ. Sci.等化学和材料类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5篇。论文累计总数90篇,总引次数16000余次,个人H指数54,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项。入选2020-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1-2024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4年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英国皇家化学会和美国化学会的“新锐科学家”榜单。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指导学生获得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特等奖(擂主),主持第1批国家博士后海外引才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受邀担任Mater. Report: Energy、Energy Environ. Mater.、Mater. Chem. Front.、J. Electrochem.、EcoEnergy、Nano Letters期刊的青年编委以及50余家国际学术期刊的独立审稿人。
汪思波教授:
候选人长期致力于太阳能光/光热催化能源转化研究,围绕CO2还原、低碳烷烃增值转化等前沿方向,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累计发表SCI论文130余篇,总引用超1.6万次,H指数59,连续入选2020-2024年度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涵盖J. Am. Chem. Soc.(5篇)、Angew. Chem. Int. Ed.(7篇)、Nat. Commun.、Adv. Mater.(2篇)、Energy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等期刊,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重点项目课题等;入选中组部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福建省A类高层次人才、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等。
汤禹副教授:
主要从事多相催化研究,以近常压表面化学研究为特色手段,聚焦甲烷转化、生物质分子转化过程,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Catal., Nat. Energ., J. Am. Chem. Soc.(3), Nat. Commun.(2), Angew. Chem., Chem. Soc. Rev., ACS Catal.(5), J Catal.(5), Sci. China Chem., Chin. J. Catal., Adv. Mat., Nano Lett.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共发表论文120余篇,论文引用6000余次,H-index为35。2022年起,担任期刊《Catalysis Communications》和《Applied Catalysis O: Open》的青年编委和客座编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共同主持1项,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