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大数据时代中医药研发进展

作者: 时间:2025-09-11 点击数:

报告人及报告内容简介:

樊台平博⼠,⻬鲁⼯业⼤学(⼭东省科学院)教育部CJJX教授(2025⾄今)。⾸任福建福耀科技⼤学⽣命与健康科学学院院⻓(2024-2025),剑桥⼤学药理学系副教授/⾎管新⽣及天然药物实验室主任(1986-2020)、博导;剑桥⼤学三⼀学院药理学导师。先后担任欧盟中医药规范研究学会(GP-TCM RA)秘书⻓、会⻓、财⻓等职务,带领学会专家致⼒与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DQM合作,拟将300余种中药纳⼊《欧洲药典》。于2015年应邀在联合国总部学术影响⼒论坛做主旨讲座,促进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推⼴;2017年受捷克卫⽣部之邀筹备并主持国际传统中医药圆桌会议,突破性的将中医药纳⼊捷克卫⽣保障体系。中华中医药学会岐⻩国际奖(2019);英国皇家学会⼯艺院院⼠(FRSA,202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等奖(2022)。1997年,樊教授创办并担任⾎管新⽣杂志Angiogenesis主编;2014年,受Science杂志之邀担任发起⼈及主编,编辑并刊发⼀系列传统医药领域前瞻性、战略性论⽂。他在炎症、免疫药理及天然药物药理学机制领域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在Science、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Circulation,PNAS等杂志发表论⽂150余篇,“H指数”=49,被引⽤13700余次。

中医药已被⼈类使⽤了数⼲年。虽然与特定适应症的联系已明确,但中药的作⽤机制(MOA)通常仍然未知。另外,含有⻢兜铃酸成分的中药材种类繁多,包括关⽊通、⻢兜铃、⻘⽊⾹、⼴防⼰、朱砂莲和细⾟等。这些药材含有⻢兜铃酸这⼀肾毒素和强致癌物质,已被证明会损害肾脏并可能致癌。因为中草药的安全问题,⽬前只有95种中草药材被纳⼊欧洲药典;更严峻的问题是只有7种传统中草药产品在欧盟获认可:穿⼭⻰(地奥⼼⾎康)、豨莶草、丹参、板蓝根、葛根、六君⼦汤、逍遥产品。这虽然是危机,也是机遇!2004年,我团队⾸次发现并在美国⼼脏协会Circulation杂志报道了⼈参皂苷Rg1及Rb1/Rg3具有双向调节⾎管⽣成的作⽤以及分⼦作⽤机制。近20年会同⻄安⻄北⼤学郑晓晖教授带领“⽣命效应分析科学”团队,致⼒于⼼脑⾎管、⽼⼈痴呆症、癫痫创新药物的创制研究。2022年,团队⾸先报道⼈体内源性丹参素的发现,验证“复⽅丹参滴丸”以及⽣物活性⼆羟化酚酸在严重⼼脏病和与炎症和缺氧相关疾病患者中的治疗意义。随着组学⼯具的出现,特别是通过整合基因组、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以及综合运⽤化学基因组学、机器学习等⽅法可深⼊阐释其MOA及挖掘新化合物。本报告将亮点5个中草药传承与创新的⽅向:(1)丹参素异丙酯(IDHP)、丹参素冰⽚酯(DBZ)、α/β-细⾟醇等93s系列药物的药理机制探索与靶点验证⼯作;针对⼼肌纤维化,参与研发我国⾸个抗⼼肌纤维化药物IDHP:阐明其通过NOX2/ROS/p38通路减轻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脏纤维化的分⼦机制;参与IDHP的GLP临床前研究,填补国内抗⼼肌纤维化药物空⽩;(2)与⼭东省科学院刘可春教授团队密切合作,建⽴⼈类疾病斑⻢⻥模型与药物筛选⼯程技术研究中⼼,致⼒于活性化合物的筛选与评价、药物作⽤机理以及创新药物以及安全性研究;(3)与江南⼤学蔡宇杰教授多年合作,通过功能酶的定点修饰技术和微⽣物改造,构建⾼效细胞⼯⼚;运⽤⼯程⼤肠杆菌和⽆细胞⽣物合成⽅法产⽣D-丹参素(D-3,4-⼆羟基苯基乳酸)、迷迭⾹酸等⾼值⾼活性天然产物及其衍⽣物。(4)与北京中医药⼤学王鹏⻰教授合作,将中药与现代超分⼦研究技术相结合,通过挖掘临床确有疗效的中药及其复⽅制剂,开展中药超分⼦创新药物以及健康产品的研发;(5)与英国Bradford⼤学邵群教授合作,以超临界反溶剂结晶⼯程技术,实现中药现代化–安全、⾼质量、⾼活性的中成药制剂以及配⽅颗粒。

Copyright © 2010-2025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