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寿添/李新雄/高瑜/尚秀玲教授在多酸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作者: 时间:2025-11-08 点击数:

近日,我院郑寿添/李新雄/高瑜教授联合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重症医学中心尚秀玲团队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在线发表了题为“A Sonosensitive Heterometallic Polyoxometalate for Highly Efficient Chemo-Sonodynamic Synergistic Cancer Therapy”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该工作首次报道了一种原子级精确的声敏异金属多金属氧酸盐ErSbW,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分子稳定性与生物相容性,可用于高效的癌症化学-声动力协同治疗(CSDT)。

化学动力学疗法(CDT)和声动力疗法(SDT)是两种颇具前景的肿瘤治疗策略。CDT能利用肿瘤微环境中的过氧化氢产生有毒活性氧自由基(ROS)。SDT可以利用超声波无创激活声敏剂在肿瘤微环境中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其具有组织穿透深、可控性强、安全性高等独特优势。将两者结合发展化学-声动力协同疗法(CSDT)被认为能产生“1+1>2”的增强效应。然而,由于缺乏兼具长期稳定性、良好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及高效催化活性的CSDT分子药物,化学-声动力协同疗法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研究仍然十分有限。在该工作中,作者聚焦于多金属氧酸盐(POM),创新性地将稀土铒化合物的声敏特性与锑基化合物的化学动力学活性复合到POM结构中,成功合成了一例原子级精确的兼具良好的化学动力活性和声敏活性的异金属多金属氧酸盐ErSbW,解决了现有CSDT试剂稳定性差、水溶性不佳、协同效应弱等难题。该材料不仅在生理环境中保持结构稳定,还具备优异的生物安全性,对特定癌细胞表现出高选择性杀伤能力。更重要的是,ErSbW在超声激活下可显著增强ROS的生成,在体外实验中可以实现10倍以上的细胞内ROS积累,在小鼠体内仅需35 μg/kg的低剂量就能完全根除组织深层的黑色素瘤,且对正常器官无明显损伤。这项工作不仅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效的CSDT试剂,还为POM在抗癌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方向,对推动深层肿瘤治疗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抗癌药物研发提供了宝贵的候选方案。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郑寿添/李新雄/高瑜教授及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重症医学中心尚秀玲主任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杜曼宜和博士研究生肖慧萍(现工作单位江西师范大学)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青年科研人员重大科研专项和江西省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的资助。

论文信息:Man-Yi Du, Hui-Ping Xiao, Ruo-Fei Xu, Xian-Bin Sun, Xin-Yi Wang, Dong-Miao Li, Sheng-Nan Yue, Zi-Zhong Zhang, Xing Huang, Yu Gao*, Xiu-Ling Shang*, Xin-Xiong Li*, Shou-Tian Zheng*. A Sonosensitive Heterometallic Polyoxometalate for Highly Efficient Chemo-Sonodynamic Synergistic Cancer Therapy. 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514859. DOI: 10.1002/anie.202514859

Copyright © 2010-2025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