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至30日,福州大学化学学院于公共教学楼西2-304成功举办青年教师“最佳一节课”教学竞赛。本次竞赛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提升教学水平、选拔优秀教师、营造团队氛围”四大核心目标,通过创新竞赛机制、扩大参与规模、提升评价标准等举措,精心打造一场高规格、高质量的教学能力提升活动,为学院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注入强大动力。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本次竞赛,党委曾忠毅书记、郑寿添院长、林子俺副院长均亲临现场观摩指导。本次竞赛呈现三大改革亮点:一是创新报名机制,采取“必参赛+自愿参赛“相结合,最终确定22位选手同场竞技,创历年之最、全校各学院参赛人数之最;二是建立“以赛促教”长效机制,未获三等奖及以上的教师需继续参赛,积累经验,提升教学能力;三是构建评审专家随机抽取制,提前成立了由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系主任、外院校级“最佳一节课”一等奖以上获得者、本院教学优秀教师以及老教授专家代表组成的专家库。比赛前随机抽选评委,采用"双盲"方式确保评审既专业又公正。本届竞赛经随机抽取,选中的五位评委分别是阮奇教授、林树坤教授、李奕副教授、李加庆副教授和吴啸副教授,经推荐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福建省教学名师阮奇教授担任本届评委组组长。
大赛由学院工会陈珠灵主席主持。开幕式上,副院长林子俺研究员代表学院致辞,他指出,学院高度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举办此次竞赛旨在实现三大目标:一是促进教师相互学习,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二是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参加校赛,展示学院教学实力;三是搭建教师深度交流平台,营造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氛围。
比赛现场紧张而有序,正式赛程分为三个半天,选手出场顺序通过抽签决定。参赛教师需准备一份45分钟独立且完整的教学设计,并从中选择1个20分钟教学片段,制作成PPT进行“模拟课堂”教学展示。选手们各展其能,巧妙融合学科前沿动态、人工智能技术等创新元素,通过问题引导、生活化案例、课程思政渗透等多种方式,为现场师生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教学片段展示。
授课结束后,评委组严格按照评分标准,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语言教态、教学创新性等多个维度对参赛教师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在专家点评环节,评委组组长阮奇教授通过"优点+建议"的指导模式对每位选手的现场表现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逐一点评。他充分肯定了选手们在展现数字化教学能力与课程思政融合意识方面的突出表现,同时也中肯地指出教学语言规范性、学情分析精准度、师生互动设计适配性等方面存在的提升空间。通过这种针对性的建议,让参赛教师明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明确了今后教学能力提升的方向。
闭幕式上,学院党委曾忠毅书记发表了总结讲话。他回顾了本次竞赛的亮点,对参赛教师的出色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曾书记对学院未来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提升提出了的几点希望与要求:一是聚焦立德树人、厚植育人情怀,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专业课堂,确保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深耕教学内容,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行业发展趋势融入课堂,提升教学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三是强化教学反思,积极参加教学培训,提升教学创新能力;四是强化团队合作,凝聚团队合力,发挥“传帮带”作用,构建“共研共进”的教学文化,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此次竞赛不仅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风采、锤炼能力的舞台,更为学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注入了强劲活力。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化学学院能够继续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