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励研究生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研,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助力我校“双一流”建设,展现研究生勇攀科研高峰的风采,我院启动2025年“化之彩——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工作。经课业成绩与学术产出综合考评,最终22位同学获评“学术之星”。
其中,在博士组评审中,12位同学凭借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创新的科研思维和卓越的综合素质脱颖而出,获得荣誉称号。现在,让我们走近这些“学术之星”,一同领略他们的科研心得和个人经验!
01 何星磊
(2021级有机化学博士研究生)
个人介绍
主要从事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Science、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篇,以共同作者身份发表多篇SCI论文。在校期间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并上台作汇报,分享研究成果。曾获2021年博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博士研究生中期优秀学业奖学金。
嘉锡青年有“化”说
唯有秉持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才能在不断探索中积累成果,实现自我突破。
02 胡振宇
(2022级材料化学博士研究生)
个人介绍
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在QLED器件中的应用。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ACS Materials Letters、ChemPhysChem发表论文,以其他作者身份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Small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曾获福州大学一等奖学金、二等学业奖学金、化学学院“三好学生”、“先进学术个人”等荣誉。
嘉锡青年有“化”说
科研工作需要高度的耐心与专注,要耐得住性子,坐得住冷板凳,面对反复实验的挫折不气馁。
03 靳雅璇
(2024级物理化学博士研究生)
个人介绍
主要研究方向为聚七嗪亚胺基氮化碳材料的合成并探索其在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氢以及有机转化等方面的应用。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nterdisciplinary Materials、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荣获硕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硕士研究生中期优秀学业奖学金,博士研究生新生特等奖学金。
嘉锡青年有“化”说
在科研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归纳、发现问题,自主查阅文献、与同学进行讨论等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同时要不畏困难,敢于探索。
04 李诗情
(2022级分析化学博士研究生)
个人介绍
主要从事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的设计开发及治疗应用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论文1篇。曾获2022年博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
嘉锡青年有“化”说
在探索未知的科研道路上,始终保持批判性思维、严谨求证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是取得突破的关键,也要相信“创新源于思考,突破来自坚持”。
05 刘乙鑫
(2023级物理化学博士研究生)
个人介绍
主要研究方向是多铌氧簇的离子交换性能及自组装行为。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1篇,并在Inorganic Chemistry和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曾担任2024年福建省化学会学术年会志愿者,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作为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并组织各类活动,荣获福州大学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荣誉。
嘉锡青年有“化”说
始终坚持科研探索与全面发展并重,努力提升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06 李宗南
(2022级新能源材料博士研究生)
个人介绍
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性能 Zr 基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和Applied Surface Science上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曾获院级“优秀共青团干部”的称号。
嘉锡青年有“化”说
我深信科研之道在于多看文献、多做实验、多参加学术会议。未来,我将继续脚踏实地地往前冲!
07 罗智鹏
(2022级有机化学博士研究生)
个人介绍
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物光催化。通过对共价有机框架光催化剂的分子设计与结构调控,探索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在光催化分解水等方面的应用。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化学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杂志发表论文3篇。荣获硕士研究生中期优秀学业奖学金、博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以及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资助。
嘉锡青年有“化”说
科研是思维与能力的双重淬炼,在反复求索中见真知。
08 武海素
(2022级物理化学博士研究生)
个人介绍
主要从事新型光电极的开发及其催化有机转化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化学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论文1篇,且被评选为热点论文。曾获2022年博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
嘉锡青年有“化”说
光之所至,电之所驱,皆余心之所向。效法先贤,格物致知,以微光窥天地,以薄材效家国。虽前路漫漫,然志在青云。
09 袁杰
(2022级物理化学博士研究生)
个人介绍
主要研究方向为极化场构建及其在光催化氮还原反应中作用机理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论文2篇,其中一篇被选为热点文章。曾获得2024年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2023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
嘉锡青年有“化”说
“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科研路漫漫,潜心而行,做科研中的行动派。
10 禹振振
(2022级物理化学博士研究生)
个人介绍
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注重可控制备过程及构效关系的解析。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曾获2024年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
嘉锡青年有“化”说
科研生活更像是一场修行,往往不会一帆风顺,艰难和困阻是常态,守得云开才能见月明。
11 邹贵荣
(2024级物理化学博士研究生)
个人介绍
主要从事新型半导体光催化剂的设计及其在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氢领域的应用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论文1篇。曾获得硕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和硕士研究生中期二等奖学金。
嘉锡青年有“化”说
科研是探索未知的旅程,会经历失败、迷茫与挫折。我们应当注重与导师沟通和团队协作,保持积极心态,锐意求索,方能于困境中辟新径,终见云开月明。
12 赵彬
(2024级有机化学博士研究生)
个人介绍
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电化学合成,当前工作聚焦于电化学合成高价硫试剂(SuFEx试剂)。目前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JACS Au期刊上发表1篇研究型论文。
嘉锡青年有“化”说
想要做好科研,努力必不可少,只要脚踏实地地努力,总会有好的结果在等着你,另外借鉴古人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这句话勉励科研路上的我们。
在科研探索的征程中,一批批学子凭借刻苦钻研的劲头与勇于创新的精神崭露头角,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此次“学术之星”评选活动,不仅为嘉锡学子搭建了学术交流、互助共进的平台,更营造了互学互鉴、携手并进的学术氛围。
未来,化学学院将继续秉持“为师生发展赋能”的理念,持续优化成长支持体系,全力托举每一位科研追梦人展翅翱翔,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