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不足喜,小事能常乐
日期:2012-11-09 阅读次数: 作者: 来源:

        我们的幸福感更多的是来自难得的大喜事,还是来自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开心一刻?

        就好比无论你往池塘里扔了多大块的石头,池塘总是很快恢复平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幸福的感觉相当顽固几乎不可动摇,无论他们所经历的是多美好或多糟糕。

        这一适应生活环境并将幸福感调整到最基础水平的能力被称作“快乐水车”(hedonic treadmill)。而且,既然在坏事发生时也是如此,对政策制定者们而言,这就暗示着他们对改善人群的幸福感无能为力。

        然而,根据丹尼尔·莫孔(Daniel Mochon)及其同事们所说,这一切并未到此为止。莫孔的团队检验了这个理论:尽管罕见的、重大的事件对幸福感没有持续的效应,但大量积极的小事件的累积效应却可能在更长的时期里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最初的一项研究是对2095名参与者——他们或者正要进入,或者正要离开一个礼拜场所——的提问。在12个不同的宗教派别中,结果是一致的:那些在宗教礼拜之后接受访问的人比礼拜之前的人更加快乐。而且,说上个月参加的礼拜次数(平均4次)更多的人显得更快乐。

        第二次研究的对象参加健身班或瑜伽班的人,结果是相似的。上完课正要离开的人,比刚到正要开始练习的人更加快乐。而且,在上个月参加健身次数越多的人,感觉更加快乐。

        “我们的发现意味着,相比那个不可避免的‘快乐水车’的观念,人们想改善幸福感的尝试并非一无是处,”研究者们说,“然而,这种改善可能不是来自于像中了彩票这样的重大事件,尽管这些事件本质上看起来改变了生活。能对幸福感起长期持久改善作用的,很可能是那些能经常给我们带来微不足道的鼓励的小事情。从长远看来,这些鼓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带来幸福感的改善。”

        那么,这项研究能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什么启示呢?研究者们说,像减税这样的重磅出击很可能对人们的幸福感没什么影响。相比之下,“能够使人们获得细微但多次收益的政策最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