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告 人: 杨永安 教授
报告时间: 2025-06-06上午09:00~下午12:00
报告地点: 嘉锡楼413学术报告厅
组织单位: 有机化学研究所
报告内容简介 :
近年来,电动汽车、机器人和低空载具等高科技领域蓬勃发展,亟需比当代液态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安全性、更高比能量、更长寿命等优势的动力电池,因而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研发固态锂电池的热潮。国家《"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重点突破固态电池与锂硫电池关键技术。固态锂硫电池兼具固态电池高安全和锂硫电池高比能双重优势,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颠覆性技术。在众多电解质候选者中,硫化物固态电解质(SSEs)因高离子电导率和易加工成型而备受关注。然而,SSEs在与镍钴锰三元/钴酸锂/富锂锰基等高压正极匹配时,SSEs会被氧化而发生严重界面失稳。为避免上述问题,人们开始关注基于SSEs的固态锂硫电池,视其为超越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新体系。尤其是,采用无锂负极(□)、SSEs和Li2S正极的放电态全电池(□|SSEs|Li2S)在组装和储运方面比充电态更安全和方便,因此就更具吸引力。然而,SSEs存在极限电流密度低而快充性能差和不耐锂枝晶而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Li2S正极面临电荷传输能力差和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缓慢的缺点,以及二者均不易制备而价格昂贵。
围绕上述挑战,本人研究团队针对Li2S制备持续进行升级迭代,开发了五种低成本、可规模化的新方法;针对SSEs制备开发了三种新技术;并探究了多种提升Li2S和SSEs性能的创新策略,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人简介:
杨永安,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专项项目负责人。1994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1999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导师:姚建年院士)。之后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作洪堡学者,在马普学会固体研究所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作博士后,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作项目研究员,以及在科罗拉多矿业大学化学系任助理教授,于2018年底入职天津大学。主要研究兴趣是锂硫电池/固态电池和氨氢能源催化。迄今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以一作/通讯身份在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57篇,申请发明专利24项(其中获授权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