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晨/蓝志安课题组在有机聚合物光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作者: 时间:2025-10-13 点击数:

近日,我院王心晨/蓝志安课题组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在线发表了题为“Regulating Exciton Dynamics in Organic Polymer Photocatalysts with Dual‐Polarization Structure”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在本文中,研究人员深入探究了有机光催化领域的一个关键难题:三重态激子的低效利用。三重态激子在光激发态中占很大比例,但往往因单重态激子而被忽视。研究人员创新性地引入双极化聚合物 SBN,通过协同极化效应同步增强激子转换效率与寿命,进而系统性地提升光催化性能。

光吸收时产生的激子(电子-空穴对)决定了光催化过程的效率。尽管单重态激子已得到广泛研究,但三重态激子由于其较低的解离效率(源于较大的单重态-三重态能隙(ΔEST)和快速的非辐射复合)而未得到充分利用。为克服这些限制,研究人员通过整合 B-N 路易斯对和氰基设计了聚合物SBN。这种分子结构实现了三个关键目标:(1)降低ΔEST以促进反向系间窜越(RISC)和系间窜越(ISC),(2)延长电子转移和能量转移的时间窗口,(3)产生内电场以促进电荷分离。光谱和计算分析证实,SBN 实现了快速的单线态-三线态相互转换并延长了激子寿命,使两种激子类型都能参与光催化反应。

研究人员的策略结合了等电子取代和π扩展来构建双极化结构,这与传统的单极化方法有所不同。理论计算表明,B-N 和 -C≡N 单元的协同极化诱导了自发取向极化(SOP),产生内电场以驱动激子解离。瞬态吸收光谱进一步证实了延长的激子寿命和高效的RISC过程。在光催化产氢和单线态氧生成过程中,SBN的活性比未极化的类似物提高了数倍,这突显了三重激发态利用的关键作用。

这项工作为通过合理利用激子自旋态设计先进光催化剂提供了蓝图。双极化策略不仅弥合了有机光伏和光催化之间的差距,还为在其他光电子应用中控制激子动力学开辟了途径。该发现将激发对自旋态操纵在能量转换和存储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论文的第一作者为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博士后汝成龙王心晨教授蓝志安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信息:Chenglong Ru, Jingwen Liang, Zhi-An Lan,* Zhiming Pan, Wandong Xing, Sibo Wang, Yidong Hou, and Xinchen Wang*. Regulating Exciton Dynamics in Organic Polymer Photocatalysts with Dual‐Polarization Structure. Adv. Funct. Mater. 2025, e21894. DOI: 10.1002/adfm.202521894

Copyright © 2010-2025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