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导师进社区开展育人实践活动,着力构建和谐导学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做好学业规划、加强专业认识,1月16日晚,以“科研路漫漫,止于至善”为主题的第六期导师有“化”说在研究生公寓B区60号楼“一站式”健身活动共享空间党团活动室顺利举办。国家级青年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化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雷振作为分享导师,与同学们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分享在科研路上的经验心得。本次活动由化学学院创新创业党支部和61号楼兼合式党支部联合承办。
活动伊始,雷振老师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提醒同学们科研路漫漫,要做好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准备。随后他又进一步解释了止于至善的含义。至善,就是完美,止于至善,本意是在完美的时候再停止。换言之,就是要一直不停地去追求完美。科研的意义就是探索人类认知的边界,在科研工作中力图把当前的工作向前推进、达到更好的效果,恰恰与“止于至善”的理念相合。
面对刚接触科研工作不久的研究生新生,雷振老师建议大家在完成课业和研究课题的基础上,一定要尽早做好对未来的规划。“科研不是匀速跑。”现在做出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为未来打下基础,越早起步未来的效率就越高。对于未来有继续从事科研想法的同学,雷振老师给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是要打好基础。“博士”的“博”有博大精深之义,读博更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想在任何一个领域往前开拓都需要大量单独基础知识进行铺垫。第二是要苦干加巧干。化学是探究物质变化的学科,需要耗费时间精力进行大量的尝试和实验;而在苦干的基础上也需要巧干,多思考能够少走弯路。第三是要尽早、积极地交流沟通。导师往往面对的学生较多,难免会有顾及不到的地方,主动与导师、与师兄师姐多沟通,多交流实验细节,能更快地了解实验、推进实验。
此外,雷振老师还分享了自己海外读博后的经验,建议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拥抱不同的文化,感受不一样的思考方式,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在本期导师有“化”说活动中,雷振老师通过自己的经历给同学们以启发,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科研经验与学习指导,更让同学们对于未来的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未来,化学学院教师将继续深入“一站式”社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