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我院黄明东/江龙光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 of a Recombinant Ang1 Variant with Enhanced Tie2 Bind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ttenuate Sepsis in Mice"的研究成果。该工作报道了一种新型重组Ang1变体Ang1A451D,通过提高其与Tie2受体的结合能力,显著改善了小鼠脓毒症模型中的炎症反应和器官损伤。
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炎症综合征,全世界每年有4890万脓毒症病例和1100万相关死亡病例。脓毒症核心病理机制包括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血管通透性增加,而这些病变与Ang-Tie2信号轴的调控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激活Tie2受体能够增强血管完整性并抑制炎症反应,因此Ang-Tie2轴成为治疗脓毒症的重要潜在靶点。
研究人员利用Ang1与Tie2复合物晶体结构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对Ang1受体结合域与Tie2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实验筛选发现其中A451D突变可显著提高Ang1与Tie2的结合力(较野生型提高了100倍)。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Ang1A451D展现出促进Tie2磷酸化、增强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形成的能力。在脓毒症小鼠模型中,该突变体有效降低了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减少了肺部微血栓形成,并改善了器官损伤。此外,研究表明,Ang1A451D还通过抑制FOXO1转录因子的核内活性,进一步强化了内皮细胞的屏障功能。相比于传统治疗,Ang1A451D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表现出色。该研究不仅为脓毒症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还可能在癌症、缺血性疾病及慢性炎症等其他血管功能紊乱相关疾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目前该方法已经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ZL 202211311800.6)。
我院江龙光教授、黄明东教授和哈佛医学院Robert Flaumenhaft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课题组硕士研究生王蕊(已毕业)和博士研究生李昊(在读)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的资助。
论文信息
Wang R, Li H, Xie Z, Huang M, Xu P, Yuan C, Li J, Flaumenhaft R, Huang M, Jiang L. Development of a recombinant Ang1 variant with enhanced Tie2 bind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ttenuate sepsis in mice. Sci Adv. 2025 Jan 17;11(3):eads1796. doi: 10.1126/sciadv.ads1796. Epub 2025 Jan 15. PMID: 39813336; P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