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是你的错!”
日期:2021-03-01 阅读次数: 作者: 来源:

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景:
合作的工作出了差错,明明是两人的责任,Ta却恼火地冲你喊:“都怪你当初XX,要不是你就不会这样了!”;
吵架冷战之后,你主动去和好,却换来Ta更加疯狂的人身攻击;
你怎么这样?”、“你什么都做不好!”、“全是你的错!
在Ta面前,似乎做什么都要被挑剔指责一番。Ta也许并不是个“恶人”,可是一张刀子嘴,却总让他人感到不舒服。
或者有时你也会这样,明明本意并非如此,话一出口却统统变成了指责,就像刺猬一样,内心柔软,却以一副坚硬而锋利的躯壳冲向他人。
我们有时说,这只是脾气火爆、刀子嘴豆腐心。而在萨提亚的理论中,这种沟通模式被称为
指责型的生存姿态 
 

什么是指责型的生存姿态?
 

简单来说,生存姿态(survival stance)是个体为了生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段。每个人在成长中都曾感到过威胁,比如不再被爱,然后会以不同的应对方式(如讨好、指责、超理智)来使自己免受伤害。
长此以往,这种应对方式就渐渐固化为生存姿态。
指责型的生存姿态在日常沟通中的体现则是:个体为了保护自我价值免受真实或假定存在的威胁的伤害,而做出的以责备、挑剔、否定、评判他人为主的言语反应。


指责型的生存姿态在沟通中有哪些表现?
 

首先,持指责型姿态的人通常有强有力的身体表现,但僵硬而紧张的的肌肉,会隐隐透露出与他们强大外表不一致的内心。
同时,持指责型姿态的人,经常会有攻击性的言语表现,比如:

  • 责备他人:“全都是你的错”

  • 挑剔否定他人的行为:“你怎么这样”、“你从来没做对过一件事

  • 负面评判他人:“别找理由了,你就是笨

  • 他人,意图控制他人,有时会显得有些独裁

  • 习惯性反对他人的提议

      ……
 


 

并且,这些外在的言语可能是与内心的体验不一致的持指责型生存姿态者的本意,往往并非攻击对方。他们通过疾言厉色表现得很强大,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心强大。
比如,在指责者责备对方“这全是你的错!”时,其内心的体验可能是“我好害怕犯错误,犯错误的我就不再优秀了”。

在攻击或命令对方时,心里想的可能是:“我必须表现得强大,我不能表现出脆弱的一面,不然他们就不会尊重我。”
 


 

指责他人让我感到安全
 

通常,那些经常指责他人的人,似乎拥有着威严而不可侵犯的形象。他们强大、高高在上、从不软弱。
但谁知道在强硬的指责背后,藏着的可能是一颗脆弱的心呢?

这种长期发展起来的生存姿态,这种行为与内心极度不一致的表现,可能都出于一个简单的目的:保护自己。
指责者认为:

  • 通过责备,可以将错误推到他人身上,避免承认自己的错误;

  • 通过否定、打击对方,可以保持威严,确定自己的价值感,并与对方保持自认为安全的距离;

  • 通过挑剔对方的所作所为,并加以命令,可以获得控制感与安全感。


可是,保护自己的方式,有千千万万种,为什么他们唯独选择了高昂着头颅冲锋陷阵,用猛烈的攻击来守卫自己的心呢?
 


 

为什么会形成指责型的生存沟通姿态?
 

1. 低自我价值感
低自我价值感的人们不敢直面自己脆弱的一面,更不愿将它展现给旁人看,因为暴露便意味着要承担被伤害、被遗弃的风险。
所以他们通过对他人的指责和命令来获得虚幻的控制感,来营造出一种高大独立的形象,或者有意地与他人保持隔绝,来获得“认可”和“尊重”。
而也正因为他们保护自己的意愿如此强烈,令他们只能考虑自己所处的状态,无暇顾忌被指责者的感受,就像是遇到危险时的刺猬,先把刺扎出去,以暂时缓解自身的紧张和焦虑,但却不会考虑到周围的人会不会被伤害到。
 


 

2. 不合理信念
指责型沟通姿态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很多僵化而不合理的规则,比如:我不能犯错、我必须要在人前保持强大的样子
当错误发生,而他们又不允许自己犯错时,指责者们可能想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错误归结于别人,以保护自己的这些信念不受动摇。
这种不良的沟通姿态,让被指责的人倍感痛苦。
指责者所感受到的满足,也往往只是暂时的。焦虑和痛苦依然存在,坚硬的外壳总会有瓦解的片刻。
就像很多影视剧里所塑造的“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物那样,他们在指责完他人之后,在只有自己一人的角落里,面对无所遁形的脆弱无助时,也会崩溃落泪。
 


 

如何改变指责型的沟通姿态?
 

对于指责者来说,想要缓解这种局面,可以从以下几个小方面入手。
1、自我觉察
认识并理解自己是做出改变的第一步。当你习惯性地说出指责或伤害别人的话时,你可以有意识地去探索自己言语姿态和身体姿态的不一致,来察觉内心真实的情绪是怎样的?渴望得到什么?
比如在意图言辞激烈地指责的时候,去感受自己僵直的背脊和紧张的肌肉,察觉到自己内心的紧张和不安,察觉到那个也许很脆弱的自己。
2、做出诚实的反应
诚实地去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诚实地面对事实。比如在想要用指责推卸责任的时候,坦诚承认自己确实也担有一部分职责。
在沟通中,向对方展示自己真实的感受,这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但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赢得尊重。

 


 

3、改变头脑中不合理的信念
发现自己一些不合理的规则或信念之后, 可以试图转化它,改变其中极端的词汇。
比如:“我必须永远保持强大”,可以改为“我可以保持强大”,进一步改变为“我可以有时强大”(这就意味着,你也可以有时弱小)。
表现出并接纳真实的自己,而非表现出僵化的规则或信念。真实的自己也许有脆弱的一面,但要知道,即使是脆弱的,不那么高大威严的你,也一样值得被爱、值得被尊重。

纪伯伦曾说:

一个人有两个我,

一个在黑暗里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

我是烈火,我也是枯枝。
 

灼热的烈火,细弱的枯枝,也许都是我们的一部分。一个人可以有千千万万面,但在爱自己的命题里,接纳每一面的自己,永远是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


参考文献:

维吉尼亚·萨提亚, & 聂晶. (2007)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B 北京).

维吉尼亚・萨提亚, 萨提亚, 易春丽, & 叶冬梅. (2006).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