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基于成像技术的纳米生物传感
日期:2022-06-24 阅读次数: 作者: 来源:

报告题目:基于成像技术的纳米生物传感:

报告人:  朱俊杰 南京大学

 2022年7月4日上午10:00 - 12:00

 腾讯会议(ID:364 364 258

组织单位:曾华强教授团队

 

报告内容简介:

显微成像是光学成像领域中近期发展的一项新兴技术,由于其具有低光学背景、良好的时空分辨率和响应快速等特点,因此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通过制备的具有生物功能等性质的单颗粒纳米材料,结合自主研制的新型显微成像技术,可以快速地获取单细胞、单分子时空分辨信息。我们利用基于该暗场成像技术的单颗粒纳米探针,对单细胞的完整自噬过程进行追踪。提出超氧自由基刻蚀金核银壳纳米棒引发散射光谱红移的机制,追踪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单细胞自噬完整过程,并对其相关机理进行了推论。基于石墨烯可调的光散射性质我们发展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成像方法,实现了对单分子蛋白电子转移过程的成像。我们提出了基于石墨烯瑞利散射信号的电化学成像机理,突破了现有电化学检测方法的极限,达到aA级别的电流检测限。为了研究细胞内局部温度的瞬态变化,我们发展了一种基于热敏聚合物包裹金纳米棒探针的时空分辨热成像系统。进一步地,利用热敏聚合物和金纳米球在金膜表面设计一种光驱纳米振子,用于单分子miRNA的杂交动力学研究。

报告人简介:

朱俊杰: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亚太超声化学学会副主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目前主要从事纳米生物分析化学的研究工作,工作涉及纳米生物电化学、纳米与生物成像、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等。近年来,朱俊杰教授在基于纳米探针的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开发、面向肿瘤的纳米诊疗系统的构建以及新型生物燃料电池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在Nat. Chem., 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迄今为止,朱俊杰教授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2014~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及2018~2021Web of Science跨学科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现在或曾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多项课题。2018年获江苏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年荣获中国化学传感器“雷磁”杰出贡献奖。兼任《Analyst》、《Frontiers in Sensors》、《BiosensorsCurrent Smart materials》和《分析科学学报》等多个杂志副主编。